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11-09 21:50:44
考點8、良渚古城與陶寺都城
1、良渚古城
(1)時間地點: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約5300-4300年。
(2)古城組成
宮殿區、內城和外城。內城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外城面積約630萬平方米。
地位:規模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
2、水利工程
城的背面有一個復雜的水利系統,由人工修建的水壩和自然山體組成。
地位:是同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3、考古發現
(1)內城中部發現了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附近還出土了約20萬千克的炭化稻谷。
?價值:這些發現反映了良渚社會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統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
(2)貴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數十件至數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著軍事指揮權的玉鉞。
?價值:和隨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對比鮮明,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
(3)意義: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
2、陶寺都城
(1)時間地點: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約4300-4000年。
(2)都城建筑:都城面積達280萬平方米,城內有圍墻環繞的宮城,城內多處高等級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
(3)墓葬特點
①階級分化嚴重: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隨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小型墓葬沒有任何隨葬品說明當時階級分化嚴重。
②文化交流:大型墓葬的隨葬品來源十分廣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匯聚中原。
③其余考古發現:小件青銅器、帶有書寫符號的陶壺,發現了可能是觀測天象、確定節氣的觀象臺
(4)地位價值
陶寺都城遺址的發現,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
3、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
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長江、西遼河流域都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們彼此之間不斷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構成了早期中華文明的主體。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