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資源庫 > 初中練習題 > 初一語文
3.依據課文內容默寫。(6分)①,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②東風不與周郎便,。(杜牧《赤壁》)③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溪沙》)④然而當初她的芽兒,,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
2009-09-09
語文版七上三單元測試題B卷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4分)①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___者。②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___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③從日記中,人們可以覺察到斯
2009-09-09
二、課外知識(25分)1、《三國演義》中,空余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這句詩感嘆的人物是,他身死的原因是。2、都德作品中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是他的代表作,小說表現了一個孤苦無靠的少年在資本主義社會
2009-09-09
七年級語文期末綜合測試卷一、基礎知識。(35分)1、默寫填空(10分)(1)微聞有鼠作作索索,,。(2),稍稍正坐。(3)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4)未至,。(5)江山代有才人出,。點此下載:http
2009-09-09
基礎部分(25分)一、你能正確地默寫出下面空格中的語句嗎?(11分)1、清晨入古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光悅鳥性,_____________。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題破山寺后禪院》常
2009-09-07
一、積累與運用(18分)1、用正楷書寫下列漢字,要求正確、美觀。(2分)語文是我最好的朋友。2、選出下列注音沒有錯誤的一項()(3分)A、樂(yu)以教和工尺(chǐ)嘈(co)雜瑟(sh)縮B、恍(huǎng)然大悟寂
2009-09-07
一、你能正確地默寫出下面空格中的語句嗎?(11分)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______________。老驥伏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龜雖壽》曹操))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
2009-09-07
基礎部分(25分)一、你能正確地默寫出下面空格中的語句嗎?(1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李商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09-07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計12分)1、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A、憔悴(cu)風箏(zhēn)虐殺(l)B、寒顫(zhn)撒謊(sā)臉頰(ji)C、嫩芽(lnɡ)拆散(cāi)分歧(q)D、禱告(dǎo)花瓣(pn)匿笑(n)點此下載:files.eduu.com/dow
2009-09-07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計12分)1、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A、瞬間(sn)喧騰(xuān)凝成(lnɡ)B、訓誡(ji)啜泣(cu)嶙峋(xn)C、騷擾(shāo)辜負(ɡū)茁壯(zhu)D、佇立(zh)鶴唳(l)伶仃(lnɡ)點此下載:files.eduu.com
2009-09-07
一、知識積累與運用(1~4題,20分)1.按照拼音在括號內寫出相應的漢字(6分)在一shn()間照亮你的眼睛。我的心在瘦骨lnxn()的胸腔里冬冬直跳。我從石架上向下望,感到頭暈目xun()。趁他停在眼前小q()時,我一伸
2009-09-07
12.⑴不堪,禁不住⑵只,僅13.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漸漸出來接近它。14.參考答案:黔地沒有驢,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因用不著,放在山下。老虎見驢個子大,叫聲很響,害怕得遠遠躲開。后來逐漸接近它,驢只踢了老
2009-09-07
2、下面各組中注音、字形無誤的一項是()(2分)A.確鑿zo秕谷bǐ盔甲kuī頦下kēB.嫉妒j襟懷jīn膝蓋xī屹立yC.憎惡zng振悚sǒng戲謔xu潦倒lioD.蹣珊pn婀娜n譬如p馴良xn點此下載:files.eduu.com/down.php
2009-09-07
1、詩歌給人以美的陶冶,漂亮的書法同樣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將下面的詩句抄寫在方格中,相信你會寫得準確、工整、美觀。(2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2、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2分)
2009-09-07
一、積累與運用(20分)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洗濯()詛()咒面面相覷()慷慨()yng()繞陰mi()晨xī()開tu()2、朗讀要注意重音和停頓。讀下面一段文字,標出重音和停
2009-09-07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m.huayef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