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09-01 13:09:29
1、看標題:標題大都能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
2、看導語:導語是正文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3、看主體:這是導語之后對內容作進一步敘述說明的部分,也是表現主題、深化主題的決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聞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它有時隱含在主體之中。
5、看結語:它一般是對新聞主體的總結,有時也隱含在主體之中。
范例3如何把握《蘆花蕩》中"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
分析:
老頭子是廣大群眾中普通的一員,但他確確實實是一個英雄。他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抗日愛國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卻像青壯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嚴密封鎖下,出沒葦塘,成為一名貢獻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員。"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你什么也靠給我",是他的豪言壯語,為民族抗戰(zhàn)他甘愿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出入,竟"像一個沒事人",心情悠閑,"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不僅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為他具有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沖破敵人的封鎖,對于葦塘里面的隊伍堅持斗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對鄉(xiāng)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是如此深情,對日寇則滿懷仇恨。他那么喜愛兩個孩子,這是他對同胞的感情。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愛得深切熱烈,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用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還。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對家鄉(xiāng)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他自信萬無一失,這一次女孩子受了傷,他就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樣的要臉面,正包含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他對自己要求之嚴,近于苛刻,偶有過失,他就痛苦得萬箭穿心,愧疚得無地自容。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老頭子用竹篙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是用了計謀的。他早在枯木樁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鋒利的鉤子,船頭上放了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進入木樁子的水域,讓鉤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動彈不得,束手挨打,張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個個成了被綁的困獸。
更須注意的是,老頭子不是一個單個的孤膽英雄,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代表。他,以及那兩個女孩,還有葦塘里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無不證明著這一點: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解答:
老頭子是一個抗日英雄的形象,他愛憎分明、智勇雙全、自信自尊、老當益壯。他是千千萬萬普通而又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代表,這一形象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解題方法鏈接
1、從具體的事件描寫和矛盾沖突中感知人物性格;
2、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中分析人物性格;
3、從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中把握人物性格;
4、從作者的思想傾向中判斷人物性格。
范例4怎樣把握《蠟燭》一文的思想內容?
分析:
首先看寫了什么人。這篇戰(zhàn)地通訊主要寫的是南斯拉夫老婦人育乞西和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故事。其次看寫了什么事。蘇聯紅軍戰(zhàn)士為解放南斯拉夫而浴血奮戰(zhàn),有一個年輕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老婦人置生死于度外,冒著炮火安葬紅軍烈士,她不顧年老體弱,不管千難萬險,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用雙手把烈士遺體拖進彈坑,用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擺正烈士遺體,吻了烈士的嘴唇和前額,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再次看關鍵性的語句。"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唯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解答:
通過寫南斯拉夫老婦人育乞西和蘇聯紅軍烈士的故事,贊美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年代用血肉凝結起來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解題方法鏈接
1、看寫了什么人;
2、看寫了什么事;
3、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4、看體現文章主旨的語句。
范例5怎樣體會《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的深刻內涵?
分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