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09-08-07 09:42:09
【教師故事】
為什么喜歡聽老師告狀
■山東省高密市康成小學 田清鳳
下班剛回到家,手機就響了起來。一看號碼,便知道是小林的爸爸打來的。開學還不到一個月,他已給我打了3次邀請吃飯的電話,當然,都被我以家中有事為由謝絕。事不過三,看來這次是在劫難逃了。
果不其然,剛一接通,還沒容得我說句話,他便在那邊問:“田老師,今天你家還有事?”弄得我實在不知說啥是好。“田老師,給個面子吧。”他近乎哀求。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并且,根據他的要求,攜丈夫、孩子一同前去。
剛一落座,老林便問我:“田老師,小林這孩子怎么樣?”我告訴他:“挺好,很不錯的孩子。”第二天,丈夫告訴我,當時,老林的臉上一下子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斟酒的時候,老林的妻子征求我的意見,我說我不喝酒,喝點白水就行了。沒想到,老林硬是不讓,非得讓我喝白酒。最后,好不容易才答應我喝啤酒。
等他們男人一杯白酒下肚,老林又問我剛入座時的問題,我仍照舊回答。他搖搖頭:“田老師,你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孩子有不好的地方盡管說就是了。”并端起剛斟上的一杯啤酒,“田老師,我敬你一杯。”說完,一飲而盡。
我只喝了一小口,老林怎么也不讓,“田老師,你不喝這杯酒就說明你看不起我們全家。”我只得硬著頭皮喝下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杯酒。
聊了一會兒別的話題,他又對我說:“田老師,當家長的對自己的孩子最清楚,小林這孩子毛病特別多,在學校表現一直不好……”沒容他說完,我一邊瞅瞅坐在旁邊的小林,給他遞了個眼色,一邊說:“咱們不談這些。”老林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沒有再往下說。
等到小林領著我的女兒離席后,他又第4次問道:“田老師,現在孩子不在眼前,你實實在在地說,小林這孩子怎么樣?”“小林確實不錯。作為家長,不要不相信老師的話。”老林馬上端起大半杯子白酒:“田老師,我再敬你一杯。”說完,一口喝干。我知道,我只有喝的份兒了。我剛放下杯,他又要給我倒酒,“田老師,你不給我說實話,我還要敬你。”
“我咋不說實話了”,我問。老林紅著臉說:“以前的老師都說小林的毛病特別多,動不動就叫我去學校……”
我明白了:“小林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太聽話,上課好動,作業不能認真完成……”我還沒說完,老林又端起一杯啤酒:“謝謝你,田老師,你終于對我們說了實話。”說完,自己喝了個干。天哪!
接下來,他敬的兩杯酒,我沒有任何推辭。我不是趁酒興,也不是有酒量,而是實在不好拒絕他的心意。
回到家,我一下子醉倒在床。被酒精麻醉的大腦怎么也弄不明白,為什么有些家長喜歡聽老師告孩子的狀。
遇到這樣的家長,我該怎么辦?
【家長故事】
聰明的家長是座橋
■河北省教育廳中考中心 趙秀娟
我當過班主任,又是一名高一學生的家長。雙重身份讓我對家校關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班主任和家長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二者必須相輔相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作為學生家長,我覺得以下做法效果最好:
主動向班主任介紹孩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我兒子經歷了8位班主任。每次班主任上任伊始,我就主動登門拜訪,并且用文字的形式詳細介紹兒子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優缺點以及適合他的教育方法,使班主任盡快縮短和兒子的磨合期。
正確對待班主任請家長。不管班主任以何種理由請我,我都能正確對待。在心理上說服自己:叫家長不是老師跟我、跟兒子過不去,而是老師對孩子負責。家長要把被請當成了解兒子以及和老師溝通的好機會。
一次睡覺前,當時六年級的兒子哼哼唧唧地蹭到我床邊:“老師讓你明天去一趟”。兒子明顯緊張,邊說邊觀察我的表情。我知道,他在學校又捅簍子啦!我不動聲色,甚至高興地說:“好呀,我早該到學校看看了。”“別人的媽媽一聽叫家長就頭疼,你怎么還高興?老師叫家長就是告狀!”兒子激動地說。“你想的有些偏激,老師和媽媽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你更好更健康地成長。再說,我會認真分析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
成為班主任和孩子的橋梁。下面的個案,是發生在我兩個朋友身上真實的事例。因處理方式不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
小李和小宋的孩子在同一班級就讀,都是比較頑皮的男孩,都有諸如上課說話、做小動作、不完成作業、接話茬等小毛病。因此,家長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
小李每次從學;貋,都歡天喜地地對孩子說:“我今天去學校了,老師說你又有進步了。”孩子說:“不會吧。今天上課還挨批呢!”小李說:“老師說了,因為喜歡你才嚴格要求你,別的孩子她還懶得管呢。”媽媽經常這樣說,孩子慢慢地也就相信了,對老師的批評也能接受了,后來一躍成為班里的優秀學生。
其實,班主任每次都是板著臉,滔滔不絕地批評、指責、挖苦,小李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洗耳恭聽。但每次告別時,小李都真誠地對老師講:“孩子在家總念叨您的好,說您是他最喜歡的老師!”在媽媽的努力下,班主任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而小宋每次被老師請過之后,則是抓住孩子又打又罵:“你把我的人都丟盡了,老師沒說你一句好話!”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充滿了對老師的仇恨。第二天到校后,越發變本加厲地與老師作對,于是形成了老師叫家長——家長打罵學生——學生和老師作對的惡性循環。非常讓人痛惜的是,小宋孩子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
當家長的就要向小李學習,在老師和孩子之間傳達有利的信息:當著孩子的面,就要轉達老師對他的肯定和關注;當著老師的面,則轉達學生對老師的喜愛和尊敬。這樣才能有效融洽班主任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讓孩子“親其師,信其道。”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