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8-26 13:01:28
一、如何讀好地理教材
為什么我們要學習地理?怎樣學好地理?這是我們全體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必須認真思考的。
同學們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學好地理可以使我們知道整個地球的面貌,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的差異,了解世界各國的民族風情、秀麗河山,幫助大家解決一些難解的自然現象:日月星辰為什么東升西落?為什么有些地方山嶺眾多,有些地方地勢坦蕩?有些地方荒無人煙,而有的地方人口稠密?為什么南方山青水秀、流水潺潺,而北方山峰雄偉,河流干涸等。
古代人們形容人的知識廣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好地理,使我們加深認識家鄉的、祖國的、世界的地理環境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更好地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有利于人類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怎樣學好地理?學習好地理的方法很多。通過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調研,總結出下列步驟可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一)學習什么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內容?是區域地理,還是綜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政區位置等,要搞清所學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與聯系,要充分利用地圖和地球儀,通過讀圖、填圖、繪圖等辦法得到鞏固與提高。
(三)為什么有這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要知道某一區域中為什么有某種地理事物或某種地理現象及其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學習時應認真聽課,特別注意老師的啟發、引導與指導的內容,結合課本“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認真觀察、探索、思考,用發散性思維創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及規律。
(四)將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現象的發生與人類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查。將地理現象與人類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分析它對人類生活、生產有哪些有利影響,哪些不利影響。
(五)掌握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好人類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例如,人類怎樣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來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怎樣防御自然災害,減少或免受損失?怎樣保護環境,使人類的生存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習地理要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圖、圖表的技能與方法,學會用比較法和綜合分析法理清地理區域的差異性和相關性。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然和社會地理現象,多動腦去想一想、多動手畫一畫、做一做,多參加地理課外活動,多參與地理研究性學習,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多看地理節目,多收集有關地理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從而增加自己的才智,使自己對大自然奧秘產生極大興趣。在學中用,用中學,這樣一切地理現象和社會現象將迎刃而解了。
二、運用地圖學習地理
同學們從小學開始,就已了解到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圖不但展示了各個區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且還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不會閱讀地圖是無法學好地理的。那么應當怎樣閱讀地圖呢?
一般說來,閱讀一幅地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
第一步,認識地圖。這是閱讀地圖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課上老師一定按這樣的步驟教同學們認識地圖:
1,在各種地圖上判斷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位置。
2.通過對比例尺的運用量算地理事物間的大致直線距離。
3.了解各種表示地形的圖,從而推斷地勢的大致起伏狀況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過對各種圖例的了解,在地圖上認識和查找各種地理事物。
通過以上四點,我們知道“認識地圖”的意思就是要能夠在各種地圖上判方向、量距離、明高低、識事物。這項讀圖基本功希望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好。
第二步,熟悉地圖。在認識地圖的基礎上,同學們就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自行根據課文有關文字內容對地圖進行有目的的閱讀了。
閱讀地圖時,要盡量將有關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實在圖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們的空間分布情況。必要時可以用紅藍鉛筆進行描繪。如海岸線描繪成藍色,地區之間的分界線描繪成紅色,山脈走向按文字注記描成紅色等。例如學習我國北方地理時,就可在“我國北方”的地圖上了解以下幾項內容。
1.從多種角度如全國、緯度、海陸、山河、鄰國等,來判斷我國北方所處的位置。
2.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和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布。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電站。
5.主要礦產分布。
6.主要工業部門和工業城市。
7.主要鐵路線及港口等。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一一落實和查找,對我國北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不應離開地圖去死記硬背課文中的有關內容。這樣學到的地理知識就容易鞏固。如果同學們能夠和語文課、政治課、歷史課上所學的內容相聯系,那么讀地圖的興趣就更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