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12-19 11:52:56
一、 學習特點分析
(1)學習缺少科學性。表現在:部分同學上課不認真記筆記,課后不能及時鞏固、復習,忙于應付作業,對知識不求甚解。
(2)忽視基礎。表現在: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反而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騖遠,重“ 量” 輕“ 質”,沒有堅實的基礎和基本功,到考試時取得不了高分;
(3)忽視作業或練習。表現在: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有時練習冊上的答案由于印刷錯誤,孩子們作業做完后核對答案時不相信自己的結論,把自己的答案一劃,把錯誤答案抄上;書寫規范性差;
(4)周練考試出錯率高。表現在:一種是一時想不出怎么做,事后會做,臨場狀態不好;第二種是表面上會做,但由于審題不仔細,對概念理解不清,計算不準確;第三種是時間不夠,解題速度慢,平時做題習慣不好,不講速度;第四種是根本做不出來,基本功不行,更欠缺融會貫通能力。
針對上述情況,一方面我們在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另一方面需要我們家長的大力配合。那么家長應該怎樣配合呢?
二、初二學習數學家長該怎樣配合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科學學習方法的養成
初二是數學學習的分水嶺,很多孩子學習數學都會感到隨著年級的升高越來越困難,這當然和孩子的智能傾向有關,但也和學習方法、思考問題方式、學習習慣有關。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征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動手、重歸納、多復習、算準確、寫規范。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并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
(一) 預習、聽課、復習、作業、解題等方面的習慣養成
1、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做到心中有數,以便于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1)看書要動筆。(不動筆墨不讀書)
①一般采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在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上做記號;
②預習時一旦發現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翻書查閱摘抄,采取措施補上,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
③了解本節課的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方法,重點關鍵在哪里等等。
④要把某一本練習冊所對應的章節拿出來大致看一遍,看哪些題一下能看會,哪些題根本看不懂,然后帶著疑問去聽課。
(2)確定聽課要點。把握自己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提高聽課的效率。
2、聽課的方法
聽課是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啟發、幫助下學習,就可以少走彎路,減少困難,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數學知識,否則事倍功半,難以提高效率。所以聽課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1)盯住老師。除在預習中已明確的任務,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符合自己的問題外,還要把自己思維活動緊緊跟上教師的講課,如定理是如何發現或產生的,證明的思路是怎樣想出來的,中間要攻破哪幾個關鍵的地方。公式、定理是如何運用的。許多數學家都十分強調“應該不只看到書面上,而且還要看到書背后的東西。”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