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09-05-05 09:09:21
匯款事實是否存在?
4月21日,在成都理工大學,記者首先找到其中一位知情人。他曾經負責與武書連聯絡,并參加過接待工作。他肯定地告訴記者,2004年武書連來校后,確實給他打過款,數額“可能是5萬”,但“記得不一定準確”。
這位知情人介紹說,當時“武書連提出,做大學評價研究和講課需要成本,同時也希望能把這個研究完善深化下去,所以希望學校能給些贊助費支持一下。”“武書連開價后,我覺得比較貴,于是和他討價還價。”“武書連說,他在別的學校講課也是這種模式,鑒于成都理工大學是西部高校,在價位上有所優惠。”
該知情人透露,對于武書連最終提出的費用,“學校經過討論后決定同意。”隨后,武書連于2004年5月第一次到校作報告。他走后,經校領導同意,將費用匯給了武書連。
對于知情人的敘述,學校高教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曹俊興并未直接表態,只是一再強調,“有些情況我可能是知道的,但是不能和你們說……因為這個事情牽扯到學校,而且也不是我經手的”。隨后,他查閱工作記錄,證實武書連確實曾兩次來校作報告,時間一次是2004年5月23日—25日,一次是2006年5月17日—19日。
4月24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成都理工大學,準備采訪校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但是連續尋找7個人,都因各種理由未能如愿。終于在下午,見到了校計劃財務處副處長孫明清和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京美。兩人均證實有過此類費用支出,但支出項目不能確定,可能是“課酬或咨詢費”。
孫明清表示,她只負責預算,而這筆支出“沒有列入預算”。
劉京美沒有回避記者的問題。她表示,校紀委曾收到過類似的舉報信并介入調查過,但接受調查的人表示,支付的是“咨詢費”,“第一次數額是3萬”,“第二次也是幾萬元”。由于數額在校長職權可支配范圍之內,且無證據表明相關領導從中牟取私利,因此,紀委也未深究。當記者對兩次匯款支付名義和數額提出質疑時,劉京美表示自己也未看到過原始單據。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