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有許多節日,好多我早已淡忘了。由始至終不會忘記的還是家鄉的端午,一想起它,內心一種油然而生的興奮,至今都仍然回味無窮,歷歷在目。至于它的源起,相信大家早就有所耳聞了。 端午,是一
2018-05-31
端午節是一個美妙的節日 端午節,一個特別的節日,吃粽子,踏青,賽龍舟,掛燈籠,戴彩線 美妙吧?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們去哪兒呢?我們干什么呢?有沒有好玩的驚喜呢?終于,老爸、老媽告訴我,去松花江畔
2018-05-31
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是其中最有 熱 感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
2018-05-31
端午風情 端午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 一方面,是因為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另一方面,也因為這是我們祖先傳承已久的歷史傳統。端午節的習俗,由于地區、文化的差異,各地不盡相
2018-05-31
賽龍舟 盼呀!盼呀!終于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歷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涌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
2018-05-31
快樂端午 哇,今天是端午啊!太好了! 我起床看了一下日歷,盼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吃完早飯,老爸走來對我說: 嘿,今天去逛家樂福,好不好? 好埃let sgo! 到了超市,到處洋溢著端午節的味道。咦,那是什
2018-05-31
端午邊城游 端午游邊城今年的端午節,湘、黔、渝兩省一市的龍舟賽在邊城洪安隆重舉行,將再現大作家沈叢文筆下《邊城》中龍舟賽時的熱鬧情景。爸爸的一位遠方朋友慕名而來,要在端午節這天去游邊城。我也早就盼望
2018-05-31
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 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端午,又稱為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但
2018-05-31
耐人尋味的端午節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 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
2018-05-31
端午節包粽子 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為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說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這是為
2018-05-31
端午節吃粽子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
2018-05-31
我的端午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 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于
2018-05-31
端午節包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 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
2018-05-31
端午的粽子 輕輕地咬這粽子,仿佛又看見了 炎炎烈日下,家家戶戶傾巢而出,忙著采摘蘆葉。差不多村上的婦女孩子都出動了,成群結隊的。不久,河岸邊處處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笑聲。 采摘完蘆葉,便可以回家包粽
2018-05-31
你知道今年的6月18日是什么節日嗎?對,是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你會包粽子嗎?不會吧,那么就和我一樣去拜師學藝吧!嘿,告訴你,我的師傅是我的舅媽。你找到了嗎? 離端午節還有10天,我們家就已經
2018-05-31
端午節,粽葉飄香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這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說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粽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粽
2018-05-31
端午節包粽子 農歷五月初五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期盼以久的端午節向我走來。端午節這天我們不僅能吃到各種美味的粽子,還能聞到棕葉飄散的股股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情無比舒暢。 現在,家家戶戶都準備好粽葉和糯
2018-05-31
賽龍舟 賽龍舟源于古時候,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
2018-05-31
龍舟比賽 賽龍舟使我們珠三角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為紀念我國古代時的一偉大的詩人 屈原而設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為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
2018-05-31
端午節觀看龍舟比賽 時候,總聽媽媽給我講屈原因為楚平王而投汨羅江,從此便有了端午節,我也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原來端午節是由屈原而產生的。 相傳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投江后,汨羅江畔的百姓們紛紛去打撈屈
2018-05-31
端午節游園 今年端午節恰逢星期天,也是我國首個端午假日,我們一家三口從三山街乘地鐵來到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游玩。 跨入北大門,迎接我們的是來自澳洲的火烈鳥。在水草豐美的池畔,火紅艷麗的火烈鳥一個個 金
2018-05-31
序號 文章詳情 1 端午節優秀作文賞析:端午這一天! 2 端午節優秀作文賞析:端午節包粽子 3 端午節優秀作文賞析: 端午節的遺憾 4 端午節優秀作文賞析:端午節的夜晚 5 端午節優秀作文賞析:濃濃端午情 6 端午節優
2017-05-17
五月五,午端陽, 家家戶戶插艾忙。 把艾插在門外邊, 驅蟲辟邪又吉祥。 這是一首小時經常唱的兒歌,每每到端午節時就想起來,勾起我濃濃的思鄉之情。 早上,還沒起床,濃濃的艾香便沁滿我的心扉。早起買菜的妻今天
2017-05-17
兩千年前, 當夏歌初奏,綠意漸生時, 汨羅江畔。屈原,卻從此離我們遠去。 曾經的那些無奈,都隨這水而向東流去,滿腹心事無處可訴的苦亦不復存在。即便是 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 ,也無法挽救一國之生啊
2017-05-17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
2017-05-17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于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
2017-05-17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隨便去買點東西吃下就是。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墒墙衲暧行┎煌耍兆拥南阄对斤h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
2017-05-17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一說到這兩句詩,大家馬上會想到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是我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 端午,我知端午。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
2017-05-17
很喜歡江南水鄉端午時賽龍舟,那一條條龍舟猶如一條條巨龍,暢游在江河之中,載著勇士們勇往直前。比賽時選手按著鼓點的節奏奮力地向前劃去,一條條龍舟又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箭一般的沖向終點。大家都奮力地劃著
2017-05-17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著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著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劃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熏蒼術的祝福,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
2017-05-17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唐朝人們就開始慶祝端午節了。 端午節又有許多別名,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
2017-05-17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就是農歷初五 端午節。 爸爸下班回到家,我急忙對爸爸媽媽說: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去朱家角逛一圈吧!那里一定非常熱鬧! 爸爸媽媽說: 好啊! 朱家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古鎮,那里的房子和一
2017-05-17
今天是端午節,可是早晨就開始下起了傾盆大雨。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待在家里,等爸爸做好吃的。 中午快到了,爸爸買回來了很多菜,我洗菜,爸爸炒菜。第一道菜,宮庭排骨炒好了,我嘗了一下香噴噴的,感覺很有嚼勁。
2017-05-17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
2017-05-17
端午節那天,爸爸和媽媽有點事情,便出去了。 我一個人靜靜地在房間里寫作業。 咚咚 ,一陣敲門聲響了起來。我連忙放下筆,打開了門。一位油漆工走了進來,說: 小朋友,你家陽臺墻壁褪色了,我是來粉刷的。 說著,
2017-05-17
1.很久以前,屈原先生下崗后發明了粽子,可不但銷量不好,還要受地痞剝削,心灰意冷終于跑到廣東跳海了2、雖然你身體很好,但屈原說:多鍛練身體,少打麻將,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3、脫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樣白嫩,發著淡淡的
2009-07-17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m.huayeff.com. All Rights Reserved.